编辑的第二项功能就是,对书稿的编辑加工能力。在王为松看来,如今之所以有人看轻“编辑”的作用,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青年编辑在书稿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作用确实跟前面提到的老编辑没法比,而一些老编辑的好传统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总结老编辑的好经验、好做法,再过若干年,人们就会看到,这些‘社风’就是一个出版社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根基。”
出版核心价值
“一个出版机构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汪媛媛认为,“这种核心能力绝不是印制,而是对社会阅读需求的理解。我们策划主题,组织相关的产品,然后系统推出,这才是出版机构的价值所在。”她表示,一个好的编辑可以说是“天天都在研究读者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即使都是经济类图书,哪些是方向,哪些是热点,都需要编辑的专业判断和前瞻性的判断,而不是仅仅从历史销售数据中就能看出来的。”汪媛媛指出,编辑的这种价值,是内容产品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决定的——对社会趋势的研究、对阅读需求的把握,看上去虚无缥缈,但对出版业至关重要。
汪媛媛坦承,如今的图书市场大环境不是很好,但正因如此,出版人应更专注于研究读者需求。“提供好内容的机构,会有更好的机会。”她说,“我不认为这个行业会大衰落,作者、出版社、读者三者互动的基本模式也不会被颠覆。这个市场会回归到每个人的个体和每个人的内心,会更加专业。中信虽拥有很多出版策划人,但他们每个个体都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以小众的专业博取大众的倾心。对出版社的未来,我没有那么悲观。”
拿什么争夺作者
如何留住作家?黄集伟给出的意见是品牌认可与价值认定。“通过出版社的运作,尤其是那些初出茅庐的作者,可以逐渐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并使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在与读者的不断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增值。而很多传统出版社已拥有自己的品牌价值,一个创作者在知名大社出版作品会很开心,这是因为,这个出版的过程其实就是获得认可的过程。品牌认同是传统出版社多年积累的优势。”
汪媛媛表示,发掘新人的意义远远大于简单地增加出版社收入,“一个作家一开始默默无闻,他需要一双强有力的手把他推出去。如果一个市场永远只有几个畅销作家,那么这个市场是没有活力、缺乏创新能力的。出版社的职责就是不断推出更好的作品,帮助新作者的成长,让思想推陈出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出版业打拼多年,中信服务过的很多作者都拥有不错的市场号召力,但却难说都是常胜将军,“离开了内容的独特性和成熟的包装策划,成功就难以保证。” 汪媛媛指出,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立独立工作室或为明星作家建立专属团队会成为出版社的趋势,这正是为作家提供服务的一部分。
上篇:
下篇: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16楼 电话:0931-8430531 传真:0931-8430531 电邮:press@gswenhua.cn 陇ICP备08000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