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界动态
新闻动态

新书预告

业界动态

出版社在未来出版链条中如何定位?

2014年3月31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黄集伟进一步解释道:“对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而言,垄断是个坏消息。在现代出版逐步演进、完善的途中,作者、出版社、中盘等不同分工的确认,使得出版成为一个合理的价值呈现体系。假使将这个一个各司其职的传播模型转而为完全由渠道商控制,对于一种思想或价值的传播而言,未必是个好消息。随之而来的隐忧是,它会不会只会考虑书好不好卖,而不考虑产品的文化价值?”现在,一家出版机构决定推出一本图书,通常既要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也要考虑这一产品的文化价值,比如一些学术著作和人文思想读物,也许销量不高,但对人类的文明有着独特价值。假使中盘完全替代出版机构,是否也会这样考量,至少目前无从知晓。黄集伟指出,电商直接与作家签约,打破了出版业既有分工,“它们身份的复合性使得出版中传播有价值的文化思想这一环变得无法确认,至少我们可以疑虑的是,它对出版的多样性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也不符合文化生产分工细化、专业化的特点。我们都知道,高度‘垄断’不利于思想的自由生发和传播”。

  京东或者豆瓣,能够颠覆出版业吗?对此,中信出版社副社长汪媛媛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说:“不可否认,互联网和数字阅读颠覆了图书的呈现形式和阅读的方式,但我认为出版机构和作者的合作模式并没有被颠覆。”她回忆道:“电商很多年前开始参与了图书出版策划工作,但最终也并没有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并不是它做的不好,它有自己的市场和能力,但它没有改变行业的整体模式。如今也一样,我不觉得电商和数字出版平台能够取代出版商在图书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地位。”

  汪媛媛认为,内容产品与其他类型的商品不一样,每个产品都是千差万别的,如何能打动每一位读者,实现销售的放量,需要长期浸淫在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来掌舵。“当当京东在做出版,豆瓣在做出版,亚马逊美国也在做出版,他们都涉及这个领域,是一种补充。作为大型渠道商,他们掌握很多数据,他们会发现哪些书受到读者的欢迎,不过他们依然是千万个出版商之一,我不认为他们会重写整个出版业的游戏规则。”在汪媛媛心目中,出版社的地位并不取决于竞争者的加入,最终在行业中有没有位置,在于“能不能影响到目标受众?能不能给作者提供专业的服务?这些才是一家出版机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为松说:“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一篇被多人转发的文章,说传统出版已经走到尽头,马上要被新生的力量取代。但我对出版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为什么呢?一切这样的假设都把编辑的环节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们认为作者把书写出来,放到网上,有读者购买就完了。”他指出,这种对编辑工作的“刻意忽视”,是因为如今书业中有一种认识,以为编辑的工作就是两件事——政策把关和修改错别字,而在网络阅读时代,读者对错别字的容忍度在放宽。王为松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一个出版社的编辑确实只干这两件事,那么他的含金量就太低了,很容易被取代,因为你也确实无足轻重。但如果有人说出版社的编辑也就这两件事作可干,那说这话的人根本不了解出版。”

上篇:

下篇: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16楼 电话:0931-8430531 传真:0931-8430531 电邮:press@gswenhua.cn 陇ICP备08000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