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界动态
新闻动态

新书预告

业界动态

出版社在未来出版链条中如何定位?

2014年3月31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那么,保证怎样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作用,出版社才能把自己留在出版链条的中心位置呢?

  存在根基

  “专业化的编辑是图书质量的保证。”黄集伟举例:“如科学出版社这样的学术专著出版机构,其权威性不仅体现在编辑的专业化上,还体现在它的机制设置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一个研究者想要出版专著,他的首选一定是专业出版社,而非销售商。专业出版社的编辑具有相应领域的学历和职称,即使是虚构类图书的编辑和出版社,其专业水准也是有据可查,有资历可验证。一个文学网站的编辑与一个有着几十年编辑出版社经验的名牌文学社编辑无法相提并论。再者,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结构也很难速成。”

  在黄集伟看来,编辑的工作价值还体现在对图书多种维度的思考和定位上。“图书有很多维度,电商的经验主要是建立在销售方面。除了市场、内容这两个维度,出版商还会考虑历史的维度。”他说:“别人做没做过这个选题?我们的图书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富于营养的新的文化体验、审美体验?一本图书,只有经过从价值认定、市场需求、传播可能等多维度的打造和思考,方才基本成型。而在这方面,出版社毫无疑问最专业。”

  说到编辑的作用,王为松提到他刚刚看到的一篇新闻报道,一本百万畅销书作者说:“我的责编是世界上最好的编辑,他对我的书稿没有动一个字。”王为松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他回忆《古文字诂林》的编辑出版过程,这部书的顾问和编委是全国在古文字研究方面造诣最深的专家,当时有人说,稿子给了出版社后一个字都不许动。“但是后来主编李玲璞老师跟我们说,你们可以放手去做。这是为什么呢?”王为松说:“因为第一卷看下来,责编就在书稿中夹了大量浮签。作者是专家,但出版中除了对内容的审核外,还有大量编辑体例、出版规范、注释索引等琐碎却见功夫的工作,责任编辑以自己的敬业态度,特别是专业水准,对书稿内容提出了精益求精的建议与意见,赢得了作者的尊重。好的编辑不会贸然改文稿,但我们会把审稿意见提出来,让作者自己决定。智者千虑,也会有一失。一些德高望重的作者,往往都非常尊重编辑的劳动。即使是那位畅销书作家,不是也承认是跟责编一起想了一百多个书名,最后才定下这个畅销百万册的书名。”据了解,当年,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社的责编就直接参与了通史的部分章节的写作。

  王为松认为,编辑的功能其实主要是两点,“第一,要在选题立项之初与作者沟通。确定要写一本什么样的书,考虑什么样的书能被读者和市场所接受。而随着从业人员年龄的年轻化,这样做的编辑变少了。但书业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正是编辑和作者的良性互动,促成了一些经典名著的出版,这才叫‘策划’。”针对有网站高管提出,图书行业只有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其他的环节都不重要,王为松坦承,如今的单本图书,其原创力主要是在于作者,但一个好的出版社,应该在系列图书方面对学科建设和门类布局起着导向的作用。“譬如,我们的《中国通史》、《中华文化通志》、《中国断代史》、《中国专题史》、当代经济学丛书、东方编译所丛书等几套图书在市场上有着持久广泛的影响力,这些系列图书,不是把作者和读者通过网络平台简单联系起来就能做出来的。”王为松补充道:“编辑通过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为图书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同时也为出版社建立了在某些领域的资源优势。”

上篇:

下篇:

来源()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甘肃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地址:兰州市曹家巷1号16楼 电话:0931-8430531 传真:0931-8430531 电邮:press@gswenhua.cn 陇ICP备08000589号